
許昌龍崗發電公司4A檢修現場,維護部機控班專責工程師丁奧遞給新職工段科宇一張圖紙和一份清單。
“科宇,今天咱們的任務是把4號爐的爐管泄漏監測系統全部檢查一遍。”丁奧指著圖紙說,“這40個測點就像鍋爐的‘順風耳’,是判斷鍋爐‘四管’是否泄漏的第一道防線,對機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段科宇看著圖紙,不禁倒吸一口涼氣:“40個測點如同天女散花般分布在鍋爐各個位置——從零米層到幾十米高的爐頂,遍布每個角落,這也太分散了吧。”段科宇忍不住感嘆,“全部跑一遍,就是在鍋爐上爬了一次山。”
丁奧笑了笑,眼神透著理解:“是啊,這就是咱們這項工作最大的難點。這些‘耳朵’必須貼近爐管安裝,才能準確捕捉泄漏的初期信號。所以它們只能根據復雜的鍋爐本體結構分布,這就造成了點位極度分散,維護起來特別耗時耗力。”
第一站是鍋爐房8米平臺。段科宇在轟鳴的設備間穿行,費了一番功夫,在一根粗大管道后面找到編號為7號的傳感器。他需要檢查它的外觀是否完好,連接線纜有無老化,并記錄運行參數。
半小時后,段科宇已經滿頭大汗。當他終于爬到爐頂,找到最后一個測點時,已是夕陽西下。
段科宇回到電子間,對著正在分析數據的丁奧感慨:“我終于理解了。維護好這些設備,技術難度也許不算高,但光是跑遍所有這些分散的點位,保證每一個都檢查到位,就是對體力和責任心的巨大考驗。”
丁奧點點頭,指著電腦屏幕上完整的巡檢數據說:“你說到點子上了。一個測點檢查不到位,就可能形成一個盲區。我們的工作,就像在織一張‘安全網’,不能有任何一環是松動的。正因為點位分散,我們才更需要嚴格的流程和極大的細心。”
丁奧拿起段科宇填寫的檢查表,補充道:“所以,我們才制定了這份詳細的檢查清單,要求‘走到、看到、查到’,確保每一個分散的‘哨兵’都在崗、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