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大唐托電設備部點檢員董哲明在檢查發電機組設備運行情況。陳昊 攝
2月17日,農歷正月初八,春節假期的最后一天。上午9時許,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約70公里的大唐國際托克托電廠,一列滿載“烏金”的火車緩緩駛入廠區南側的裝卸站點。電廠燃料驗收質檢部主任崔博正馬不停蹄地組織部門職工登記稱重、采樣驗收。
“這是今天的第2列火車煤,凌晨1點多我們接的第1列。”崔博告訴記者,由于春節期間許多煤礦停產放假,貨車司機也停工休息,為保障節日期間電廠燃煤充足,在放假前,電廠便從各地集中采購調運了一批燃煤。自大年初二開始,每天都有火車、汽車為電廠補充庫存。“春節期間以火車煤為主,平均每天要接4列。因為明天要全面復工,用電需求也會增加,我們今天的目標是保5爭6。”崔博說。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煤電仍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作為世界最大在役火電廠,大唐托電總裝機672萬千瓦,年發電量300億千瓦時左右,供應著京津唐電網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同時,作為呼和浩特市新增熱源點,承擔著全市超2000萬平方米住房的供熱職責。
電送首都,熱供首府。對于大唐托電來說,這既是光榮的使命,也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春節期間,1600余名電廠職工堅守崗位,全力抓好保供保暖這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確保節日期間電力、熱力可靠供應。
裝卸站點一側,一排排空冷風機和數個涼水塔整齊地矗立在道路兩旁,這些龐然大物正為下方廠房里的機組進行循環冷卻。位于廠房內部的集控室里,一排大屏幕顯示著火電機組發電負荷等關鍵數據。屏幕前方,大唐托電發電部主任楊海濤正和值班員一起,緊盯不斷變化的參數和曲線圖,確保關鍵設備穩定可靠運行。
“集控室相當于機組的大腦,負責各個機組的運行調整。”楊海濤說,春節期間,許多工廠放假停工,對電廠的供能需求比平時有所減少,但對確保機組安全平穩運行的挑戰卻更大了。“這段時間每日發電負荷波動較大,白天要給光伏發電讓路,晚上隨著用電高峰到來,又要回升到高負荷發電。機組負荷的升降帶來了操作上的壓力,同時深度調峰需求增加,對設備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11月,隨著7號機組的開栓供熱,滾滾暖流通過長輸管網被送入呼市城區的千家萬戶。“自從供熱投運以來,我們嚴格按照供熱計劃,保障用戶取暖需求。”楊海濤說,今年是公司供暖季首次跨年,為了保證供熱系統穩定,公司在節前專門完善應急預案,對供熱設備和設施的安全隱患開展全面排查,并在節日期間增派現場值守力量,保證熱網安全可靠運行。
值班人員在屏幕前對機組運行進行實時監測的同時,集控室之外,還有一位位點檢員穿梭于各工作區間,對機器設備進行“上門體檢”。下午1點半左右,記者遇到點檢員董哲明,他正在一臺閉式冷卻水泵前進行檢查。
“這臺水泵負責驅動整個機組的冷卻系統,也是我們重點檢查的設備。”董哲明一邊說著,一邊用點檢儀測量了水泵軸承處的溫度和振動值,隨后拿出一根數十厘米長的聽針,一端頂在水泵軸承,另一端用手指按住頂在耳旁,仔細聆聽設備內部的運轉情況,直到確認各環節均正常,他才放心前往下一處點位。
“春節期間電廠一共有4臺機組運行,每天我們都會安排點檢員對各機組開展兩輪巡檢,盡量將問題發現和消除在萌芽階段。”大唐托電設備部主任工程師郝寶乾說,他們還組織人員對停運機組進行檢修維護,為節后即將到來的用能高峰做好準備。
采訪結束時,天色仍亮,伴隨著騰空而起的白色水霧,電廠今年的春節保供即將進入尾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總有電力人堅守崗位默默守護著萬家燈火。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2月20日頭版